我们制造了自己的现实

我们如何制造出自己的现实

我们制造了自己的现实


一名学生来到寺院寻求佛陀的真理。

“你为什么要到寺院来?”师父问道。“你为什么忽略了你自己家中的珍宝?”

“什么是我的珍宝?”学生问道。

“那个会问问题的,就是你的宝物。”师父回答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—蒂莫西·弗雷克

 

我们如何制造出自己的现实

 

我们可以从应试紧张现象来观察,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压力模式,它具有清楚易辨的原因。在考试期间,轻微的紧张或焦虑是正常的。生理学认为,这种能量可以帮助学生改善他们的焦点、专注力以及阅读的速度。

 

另一方面,考试紧张有时也会产生问题。超时的专注,从几个小时到一个星期或更久,在考试期间是十分常见的。许多学生经历了负面的思想或信念,像是“我会失败”或“考试会太难”,他们担心并预期着“我会什么都不记得”。这些想法常常制造出恐惧、拉肚子、恶心、焦躁不安、尿频、头痛、挑衅行为、烦躁易怒以及晕眩等症状,所有的这些症状都会冲击学生在考试时的表现。在某些情况下,考试紧张可能会引起巨大压力,导致学生退缩不前或拒绝参加考试,以及恐慌来袭、失眠或渴睡、厌食或贪食等情况。对某些学生来说,他们恐惧的情况终于实现了。考生如果真的在考场失利,就证实了本身稍早的负面信念。

 

未解决的情绪


有一位妈妈她很害怕自己的儿子网络成瘾,所以她禁止孩子打游戏,每天开电脑时间有严格的限制,她觉得这种行为可以有效的避免孩子接触网络。从逻辑上,孩子玩电脑少了,自然不会成瘾。

 

而在她做这种限制的过程中,忽略了孩子正处于叛逆期。不但没有做到有效的控制,反而让问题更加严重,孩子整天跑去网吧,有时还夜不归宿,这使她更为焦虑和崩溃。害怕儿子网络成瘾反而成了一种魔咒,让孩子慢慢走向了自己所投射的负性想法。


恐惧可以将不受欢迎的情境具体化。在上述的情况中,网瘾和夜不归宿触发了这位母亲内心未曾解决的问题-不安全感以及分离焦虑。

 

在后来的咨询中发现,年幼时的她由爷爷奶奶抚养,父母工作忙并不能在身边照看。每一次母亲回家的时候,她都仍会表现出悲伤的情绪,因为知道母亲又会很快离开,害怕母亲走又无力控制这一情境。

 

当她做了母亲,在孩子小的时候她希望儿子不要离开她的视线,总怕有人拐走。孩子大了,她又害怕孩子沾染上坏习惯,例如网瘾抽烟等等,时刻监督和控制孩子。这些看似“为了儿子好”的种种限制,也成为了把孩子逼上“不好”的一种武器。她无法做到信任儿子,而在青春期的孩子却又那么需要被认同和被肯定。为了证明自己不会像她的担心那样,孩子一再的去做她禁止的事情。

 

事实上让她有焦虑和崩溃的并不是儿子的行为,而是早已根植于自我潜意识中的那种恐惧和不安。


当下所发生的情境是新的,而触发的情绪却是一直未被解决的。

 

我们是问题,也是宝物


会制造问题的是我们,而能够解决问题的钥匙也在我们手中。


像所有的家长一样,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听自己的话。在咨询师眼中,这是一种控制。而这种控制源于自我的失控。当你控制不了自己的时候,你才会想办法去控制别人,试图来平衡自己内在的乱流。


生活在一个家庭中,我们潜意识之间会相互影响。只有当你自己的内在问题被解决,孩子、爱人才会得到真正的改善。

 

我们制造了自己的现实,在现实中,有的人给老虎送了外卖,有的人在微博上粗口骂人,正如韦恩·戴尔博士在《择善固执》(Staying on the Path)一书中所说:“你的环境不会决定你未来的人生,它们显露的是你到目前为止所选择的种种自我形象。”


以上



转载请注明: 转载自GWH

本文链接地址: 我们制造了自己的现实

评论被关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