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心理圈的边缘人物

我为什么做这个工作室,注意用词(感谢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),工作室和公司在我看来不一样,它是有生命的一个屋子,是装满人间冷暖的一个屋子,是充满快乐悲伤故事的一个屋子!在这里,没有公司内的办公室政治,尔虞我诈,阴谋算计。在这里,只有来访者的故事,和咨询师的陪伴。

一个心理圈的边缘人物

自认为自己属于一个心理圈的边缘人物。既不是心理大咖的得意门生,也不是刚入行的毛头丫头。混迹这个圈子有一段时间,总体感觉是as乱as娱乐圈。

外行人会给这个圈子赋予很多光环,对于这个心理职业是敬仰也有好奇,更多人则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心态。一部分认为自己心理很健康,那些心灵鸡汤都是bullshit,另一部分人觉得需要帮助又怕别人知道觉得自己有精神病。

如果是心理大咖得意门生或者刚入行的毛丫头,都会否认这些人的想法。告诉你心理学不是你想的那样。

而,作为一个边缘人物,我认为这两部分人所想是totally Yes!为你们转身!

造成这样的局面,就是某些道貌岸然的大咖和怀有以假乱真热情的毛丫头。

近一两年,鄙人一直游走涉及心理的各行各业。从全国知名的心理培训机构,到国字头的研究所,再到民营的教育集团。他们之所以混的那么成功,是因为他们都暗藏一颗商人的心。这没什么不对,本来做公司就是要挣钱的,不挣钱喝风吗?

从做business的角度,我由衷佩服他们的坚持、努力、以及贡献。

但是,作为一个心理学工作者,我只能说,目前涉及心理的这些公司也好,机构集团也好,都无法真正帮助那些心理有需要的人。

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很诧异的问我,你为什么从金融转心理,心理不挣钱啊!

到现在,我还依旧怀有这样的反驳,真正做心理不是为了挣钱,是为了帮助那些人。做心理公司才是为了挣钱。

可能看到这里,有人会质疑,那你不也弄了个公司,还假惺惺说什么不为了挣钱。

小伙伴们,先让我写,一会再回答这个问题。


大多数圈外的人并不知道心理圈的运作模式。作为一个从事心理工作的人,想要有前途只有两条路。一、做培训讲师。二、做个案咨询师。

这貌似是我看到现今圈中仅有的两种方式,不排除可能鄙人近视看落了某种方式,如果有人知道,欢迎补充。

而尴尬就尴尬于,往往大家都是从个案开始入手,慢慢转向做培训讲师。为什么?因为挣钱多啊!

这也不怪他们,毕竟单做个案的公司都撑不下去。告诉你们个秘密,连带国字头的地方,依旧没有足够多的个案量。其实,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,或许做培训所带来的收益更可观吧,然后才能有劳动的动力。

鸡肋在于,做培训往往是针对心理圈的内部人以及爱好者们,那些真正需要关怀和帮助的人,都被排挤在外面。而心理服务又不像其他产品,主动营销,就会让人产生反感,好像是在说我有病。

由此一来,没有足够多支撑公司运营的来访者,公司就要另谋出路做心理培训,而培训的受众又是圈内人,导致来访者更少。恶性循环。目前心理圈都是自己人催眠自己人。


我为什么做这个工作室,注意用词(感谢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),工作室和公司在我看来不一样,它是有生命的一个屋子,是装满人间冷暖的一个屋子,是充满快乐悲伤故事的一个屋子!在这里,没有公司内的办公室政治,尔虞我诈,阴谋算计。在这里,只有来访者的故事,和咨询师的陪伴。

我希望有这么个地方是真正属于大家的;属于那些在生活中有些不愉快,又不能和身边人倾诉的人;属于每一个愿意分享自己情绪的人。就像另一个家,承载了很多秘密。

我希望,进来的人或许是焦虑的、烦恼的、悲伤的、绝望的,当TA走出这个屋子的时候,TA是快乐的、温暖的、积极的、充满希望的。

而对于那些真正想做心理去帮助大众的咨询师,我希望提供这么个屋子,可以让他们施展自己的智慧和爱心。

在这里,没有太多的利益牵绊。来访者付钱是对咨询师努力的回报。我们不会漫天要价,心理学应该是草根的,是接地气的。是大家的,而不是冠冕堂皇,道貌岸然的“高大上”。

I have A dream

当夫妻两个人正在吵得面红耳赤,突然有个人停下来,说:走,我们到GWH去聊聊吧。

当孩子因为考试压力,正狂扯头发的时候,家长能对TA说:走,我们到GWH去聊聊吧。

当被心仪的对象拒绝时,正在痛苦绝望,突然有个闪念对自己说:走,到GWH聊聊吧。

当面临老板指责否定,正心灰意冷、惆怅未来,突然心中有个声音说:走,到GWH聊聊吧。

。。。 。。。

实话说,现在做咨询,一次每个人只有50元的利润,在若大的北京,从我家打车到我姥姥家,给50还欠5块。


在这里,钱只是咨询师智慧和耐心陪伴的回馈。

在这里,我想要每一个人都有一张笑脸。

如果,我只能做一个心理圈的边缘人物,那么,就让我这么一直边缘下去吧。不忘初心。

文/邹青妤


转载请注明: 转载自GWH

本文链接地址: 一个心理圈的边缘人物

评论被关闭。